首页 > 茶艺文化 >

茶艺文化,茶艺文化知识,茶艺文化常识,茶艺文化百科

品茗荟茶叶文化包含了茶艺,茶道等内容,让您更好的了解茶叶的文化,源远流长。

邦东三杰——曼岗

邦东三杰——曼岗

曼岗村委会,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到乡政府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区政府72公里。辖曼田、茶园、小曼岗、大箐、娜罕、隔界6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8.36平方公里,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6.00℃,年降水量1,400.00毫米,适合种植核桃等农作物…...

茶艺文化 2024-07-09

半发酵茶和全发酵茶的区别

半发酵茶和全发酵茶的区别

半发酵茶和全发酵茶的区别体现在采制嫩度、发酵度、工艺、品质等方面。采制嫩度上:半发酵茶多为开面采,而红茶为单芽、一芽一二叶。发酵程度上:半发酵茶发酵度为15~70%,全发酵为70~90%。制作工艺上:半发酵茶采用摇青、包揉等工艺,而全发酵茶为揉捻、发酵。品质特征上:半发酵茶外观粗狂重实…...

茶艺文化 2024-07-09

版纳茶区——景迈

版纳茶区——景迈

景迈村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遮镇景真村委会,该村国土面积0.81平方公里,海拔1255米,年平均气温18.4℃,年降水量1201.9毫米,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092亩,其中水田660亩,旱地432亩,人均耕地1.3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等作物;拥有林地12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70亩…...

茶艺文化 2024-07-09

班盆古树茶特点

班盆古树茶特点

班盆古树茶具有干茶饱满、滋味甜香、茶气内敛、涩味弱、回甘持久等特点。干茶:饱满,外形条索油亮,肥大显毫。口感:入口甜香,下咽时微弱苦感,后整个口腔内感觉香甜,舒适。茶气:内敛,含蓄不张扬。苦涩:苦味较淡,涩味弱。回甘:回甘慢,但回甘更为持久,厚重和绵长。...

茶艺文化 2024-07-09

《红楼梦》里的十盏茶,道尽了人生

《红楼梦》里的十盏茶,道尽了人生

倦乡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曹公爱茶,一部千古《红楼梦》,120回,几乎每一回都有茶的影子。从漱口到清饮,从婚嫁到薄祭无论是家常茶、敬客茶、药用茶、还是伴果茶,都非常讲究。今天以茶为线,云上君带诸位品一品…...

茶艺文化 2024-07-09

《茶经》:《典籍里的中国》在早春的茶香中品读

《茶经》:《典籍里的中国》在早春的茶香中品读

他爱茶一生、写茶一生,倾尽毕生著成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他三岁沦为孤儿,一生无儿无女,却是一个享尽世间温情的人。他,就是被誉为茶圣的唐代茶学家陆羽。古人有多懂茶?1200多年前《茶经》讲明白了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在中国的古老传说中,茶发端于神农氏,最早出现在西南地区…...

茶艺文化 2024-07-09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申遗成功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申遗成功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茶艺文化 2024-07-09

“围炉煮茶”为什么会火 “围炉煮茶”要注意哪些

“围炉煮茶”为什么会火 “围炉煮茶”要注意哪些

这个冬天,围炉煮茶正在城市群体中兴起,在多地掀起一股新风潮,此前喜欢在冬日喝咖啡、喝奶茶的年轻人们,转头就忙起了打卡煮茶。什么是围炉煮茶围炉煮茶就是指3-10人不等围在茶台附近,用茶具煮着茶,金属网上烤着食物,在准备几盘可口点心,一边品茶一边闲聊的活动。...

茶艺文化 2024-07-09

“岁俸京师”之迷帝古茶,“迷倒”皇帝的好茶

“岁俸京师”之迷帝古茶,“迷倒”皇帝的好茶

有人说:尝过它,你才有资格被称为普洱茶的资深玩家。也有人说:真正知晓其魅力所在,你就能与皇帝所见略同。它,就是--迷帝古茶。迷倒帝王的茶迷帝茶,产于墨江县城西北的新抚乡境内,属于哀牢山系。据史料记载,墨江新抚乡一带种茶始于明朝神宗时期,距今已400来年。但在当时还不叫迷帝,而是米地…...

茶艺文化 2024-07-09

“国家的名片”视角下的茶文化传播

“国家的名片”视角下的茶文化传播

作者:蔡旸来源: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邮票,是国家(或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预付邮资的凭证。邮票的基本功能是预付邮资的凭证,同时客观上存在着对一个国家(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宣传作用。邮票的题材广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风俗民情、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建筑交通等…...

茶艺文化 2024-07-09

“茶”的雅名俗称大全,光听着就醉了

“茶”的雅名俗称大全,光听着就醉了

『茶』茶文化博大精深,雅趣频生。茶不仅养身,更可怡情。懂得玩茶的人,生活总比别人多几分雅致和情调。好茶配好名,各类茶除了有自己的美名,爱茶的古人也给他们赋予了很多雅称,使茶不仅品来美,听来也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茶的各式雅称!01、云华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好茶,生于山颠云雾处的茶…...

茶艺文化 2024-07-09

“器为茶之父”,无器不可与论茶也

“器为茶之父”,无器不可与论茶也

茶圈里流传着这样一句久负盛名的话: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可惜这句话的出处已不可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能说出这句话的人,一定对茶事颇有研究。可如果仔细探究,你就会发现,古今茶书中关于水对茶的影响记述非常多,而关于器对茶的影响记述却少的可怜。...

茶艺文化 2024-07-09

状元家茶的茶事情缘

状元家茶的茶事情缘


状元家茶的茶事情缘
20世纪初,乾利贞号的经营者变成了云南石屏人——特科状元袁嘉谷家族和他的姻亲们的企业,而宋聘号也已经与乾利贞号合并。
当时,法国人已占领越南,口岸已经开通,乾利贞号和宋聘号的产品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口了。同时,由于生产销售路线是很长的,在这么长的产销路途上需要很多的中转机构,仅仅是...

茶艺文化 2024-04-28

茶与佛教禅宗介绍

茶与佛教禅宗介绍

茶与佛教禅宗
自古以来,寺庙与道观多藏于高山或密林中,与大自然息息相通。故历来就有所谓“寺必有茶,僧必善茗”的说法。
我国最早种植茶树是西汉时期四川蒙山甘露寺的僧人吴理真,他将七棵茶树植于清峰,被当地人称为仙茶。大唐天宝年间,唐朝廷在此建立了唐明皇的御购茶园,“蒙山顶上茶”由此闻名天下,这是佛教与茶...

茶艺文化 2024-04-28

茶的渊源与盛行

茶的渊源与盛行

我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茶文化的源头。穿越了千年历史,从最初的神农尝百草到越来越多的人将饮茶作为居家必备、待客首选的饮品,茶已经渐渐地融进我们的生活,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要想更多地了解茶,就从茶的渊源开始吧。
从远古时代的神农尝百草,及至今日,现代人对茶的需求越来越广泛,“以茶敬客”也...

茶艺文化 2024-04-28

茶都云南 普洱茶之乡

茶都云南 普洱茶之乡


茶都云南 普洱茶之乡
茶都云南普洱茶之乡,悠悠数千年的岁月,浩瀚无际的长江、黄河,孕育出中华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民风民俗。而中华茶俗即是浩瀚的中华民俗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社会时期都纷纷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饮茶习俗。“茶”作为民俗礼仪的使者,千百...

茶艺文化 2024-04-28

下午茶中的四大名茶作为世界四大名红茶

下午茶中的四大名茶作为世界四大名红茶

英国贵族赋予红茶以优雅的形象及丰富华美的品饮方式。享用下午茶时,英国人喜欢选择极品红茶,配以中国瓷器或银制茶具。所用的茶叶大多来自印度和中国。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锡兰高地红茶和祁门红茶,作为世界四大名红茶,深受英国人的青睐。阿萨姆红茶
产于印度东北阿萨姆喜马拉雅山麓的阿萨姆溪谷一带。茶叶外形细扁...

茶艺文化 2024-04-28

沈括《尝茶》茶诗赏析详解

沈括《尝茶》茶诗赏析详解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尝茶】
谁把嫩香名雀舌,定来北客未曾尝。
不知灵草天然异,一夜风吹一寸长。
【详解】
沈括在其所著《梦溪笔谈》中记述:“茶芽,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今茶之美者,新芽一发,便长寸余,其细如针,惟牙长者为上品,...

茶艺文化 2024-04-28

元稹《茶》以茶为题诗详解

元稹《茶》以茶为题诗详解


元稹(779—831)字微之,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曾任监察御史。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
【茶】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详解】
《唐诗纪事》载:...

茶艺文化 2024-04-28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此诗中赞美壑源新茶,以佳茗比佳人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此诗中赞美壑源新茶,以佳茗比佳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字,书画字。嘉祐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释义】
壑源茶,宋...

茶艺文化 2024-04-28